本土液晶電視在2010年的日子遠不如去年好過
2009年,中國政府大張旗鼓的實行了家電下鄉、以舊換新等政策,推動了中國家電市場的紅火發展。本土廠商在政策的扶持下度過了風調雨順的一年。2009年在中國液晶電視領域,本土品牌的勢頭全面壓過了國外品牌。
根據中怡康數據顯示,2009年彩電行業本土品牌的零售額市場規模份額達到了57.8%,國外品牌份額42.2%。本土品牌的零售量份額更是高達74.6%。而在2008年,本土品牌和國外品牌的市場份額數據還分別為48.8%和51.2%。
2009年的好成績使得眾多本土廠商對于2010年的中國液晶電視市場形勢非常樂觀,而事實遠不如預料的那般美好。2010年上半年的中國液晶電視市場增速不如預期,且增速逐步放緩。過于樂觀的估計和不景氣的市場現狀使得本土廠商面臨巨額庫存隱憂。
(圖)2010年1-8月中國液晶電視市場國內外品牌關注比例對比
進入2010年以來,國外品牌在LED背光液晶電視和3D電視領域頻繁發力,并且在索尼等品牌的帶領下國外品牌也展開了價格戰。來勢洶洶的國外品牌陣營正逐步收復去年失去的陣地。根據ZDC監測數據,2010年1-8月本土品牌在中國液晶電視市場的品牌關注比例從60.2%下降至50.8%,且有繼續下降的趨勢。預計國外品牌在2010年年底之前將壓過本土品牌。
(圖)2010年上半年海信等品牌電視業務營業利潤率及利潤增長率
注:TCL數據為多媒體業務,其中彩電業務收入占82.83%
當前本土液晶電視品牌不僅正逐步失去上一年占領的江山,本已經如紙一樣薄的利潤空間也在逐步縮小。
在四川長虹、深康佳和TCL多媒體發布的2010年半年報中,四川長虹和深康佳的凈利潤分別為0.4和0.5億元,TCL多媒體則虧損2.93億元。在彩電業務方面,海信、康佳、長虹和TCL的營業利潤率(毛利率)均在15%左右,較上期均有所下降。
市場增長不如預期、毛利率下滑、利潤更趨微薄,本土液晶電視廠商目前的路走的越發艱難。眾多本土廠商紛紛將利潤率下滑、盈利能力下降歸咎于國外品牌引發的價格戰,而ZDC認為除去被動跟隨價格戰之外,在戰略制定、產業鏈發展等方面還有更深層的原因導致本土液晶電視廠商的窘境。 [NextPage] 豪賭互聯網電視卻交了難看的答卷
2009年,互聯網電視成為中國液晶電視市場的熱點,各大本土品牌紛紛自建、合建內容平臺,推出“可以上網”的液晶電視,意圖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2009年年底,TCL宣稱停產40英寸以上大尺寸的非互聯網液晶電視。隨后不久長虹表示將全面停產旗下32英寸以上所有非互聯網電視,推廣網絡功能為標準配置。康佳也在2010年3月宣稱停產所有非互聯網電視。而這些豪賭互聯網電視的本土廠商如今交出的卻是一份難看的答卷。
(圖)2010年8月中國互聯網液晶電視市場國內外品牌產品型號與關注比例對比
相對而言,國外品牌涉足中國互聯網電視領域的時間較本土廠商晚,力度也不如本土廠商大。其中的主要原因也就是國外廠商們礙于中國的政策限制,不敢輕易涉足這一發展尚不成熟且政策前景多變的領域。而事實證明,國外廠商們的判斷正確。
監管政策頻繁出臺,不明確的政策走向使互聯網電視發展停滯
先是在2009年8月,廣電總局下發了《關于加強以電視機為接收終端的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要求需要獲得《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才可以將互聯網接入電視機或機頂盒。一紙通知使得各大本土廠商自建或合建的互聯網電視內容平臺成為“不合規矩”的。終于在2010年3月,廣電總局開閘發放了第一批互聯網牌照,全部花落“廣電系國家隊”網站。已經在內容平臺方面投入巨資的本土電視廠商們只得尋求同這些網站合作的途徑,來挽回已經投入的人力物力,使其不至于完全打了水漂。
隨后在4月,互聯網電視又爆出“涉黃門”,廣電部門隨即出臺《互聯網電視內容服務治理規范》等一系列政策,加強對于互聯網電視內容的監管。互聯網電視的發展在此時已基本陷入停滯。
事實上,在2010年年初,國家明確推進三網融合,給眾多涉足互聯網電視的廠商以雄厚的信心,使得各廠商都認為能在三網融合中分一杯羹。盡管目前三網融合的試點方案通過,試點城市已經確立,但進展仍非常緩慢,廣電和電信系也都沒有什么實質的動作。不難看出,除去早已開放的互聯網領域之外,當前三網融合處于廣電系和電信系的制衡過程中。
(圖)廣電、電信、互聯網三方真能順利攜手互通有無?
早在2009年10月,中國電子視像協會就開始聯合眾多本土廠商著手制訂中國的互聯網電視行業標準。2010年5月也有消息傳出工信部和廣電總局均在牽頭制定互聯網電視行業標準。但到現在這份規范行業發展、明確監管政策的標準也沒有正式出臺。
政策的不明朗,加上網速較慢、盜版猖獗、正版內容缺失等客觀原因,深入互聯網電視的幾家本土廠商如TCL、長虹、康佳等的日子非常不好過,盈利能力明顯下降。而對比來看海信、創維等全力進軍LED背光液晶電視的本土廠商拿出的成績則要好看很多。但本土廠商在LED背光液晶電視領域的發展也并不如人意:[NextPage] 液晶電視加速發展,本土品牌優勢不再
當前LED背光液晶電視在中國市場已經進入發展快車道。到2010年8月,LED背光液晶電視在中國液晶電視市場的關注比例已經達到了28.1%,期間最高曾達到29.6%的最高值。奧維咨詢也預計到2010年年底中國液晶電視市場中LED背光的滲透率將達到25%。
(圖)2010年1-8月中國LED背光液晶電視市場國內外品牌關注比例對比
自2009年起,本土廠商也紛紛推出了自己LED背光液晶電視,并不遺余力的對這種升級產品進行宣傳推廣,到2010年年初,主流本土品牌都已經加入到LED背光液晶電視的陣營中來。
但隨后中國LED背光液晶電視市場中本土廠商借助廣泛宣傳和價格優勢打下的江山卻逐步被國外品牌所侵蝕。從ZDC數據中也可發現本土品牌在中國LED背光液晶電視市場中的關注比例是呈現下降態勢的。
盡管海信和創維由于在LED背光液晶電視領域深入發展而取得了較其他幾家本土廠商稍好的成績,但收入、利潤也遠遠不如預期。海信電器的電視業務利潤率仍在下降。
LED背光電視受上游牽制,本土廠商積極宣傳卻為他人做嫁衣
目前看來,本土廠商在LED背光液晶電視領域投入的巨額宣傳資金似乎都為他人做了嫁衣。其主要原因是本土廠商缺乏上游布局,受到國外面板廠商、模組廠商的牽制,缺乏主動權和話語權。
根據DisplaySearch監測數據,自2010年4月起,普通液晶面板保持降價走勢,到9月10日主要尺寸普通液晶面板價格已經下降了20-40美元,40-42英寸普通液晶面板的標準報價更是降低了45美元之多。而LED背光面板的價格在7月之前都保持穩定的走勢,甚至在4月還上升了5美元左右,直到8月才開始有下降趨勢。這主要是上游原材料缺貨和漲價造成的。
而這種情況對于缺乏上游話語權的本土液晶電視廠商而言無疑是個壞消息。本來對于2010年局勢估計過于樂觀就使得各廠家制訂了較高的生產計劃,而普通液晶電視迫于上游壓力和國外品牌的推動而進入了快速的降價過程中。為了保持利潤率就只能盡量在一級市場推廣利潤率較高的LED背光液晶電視,而這也使得本土廠商必須得到更多的LED背光面板。最終沒有話語權的本土廠商只能被迫接受高價的LED背光面板,同時承受普通液晶電視高存貨帶來的巨額跌價損失。
而對于擁有面板資源和成熟技術的國外品牌而言,在這方面受到的壓力顯然要小很多。夏普、三星和LG都在提高LED背光面板的生產比例。三星甚至預計2010年第四季度其LED背光液晶面板出貨量即將超過普通CCFL背光面板。這些掌握面板資源的電視廠商也成為今年LED背光液晶電視高速發展的真正受益者。
當前正是對液晶電視廠家非常重要的“金九銀十”促銷期。本土廠商紛紛拉開了LED背光液晶電視的降價促銷大旗,積極在一線城市推動LED背光液晶電視替代傳統CCFL背光液晶電視,期待能挽回下降的盈利能力。但礙于上游的被動,恐怕2010年本土廠商也不能在LED背光液晶電視領域獲得如預期一般的好收成了。
目前,海信、康佳、清華同方等本土廠商都在積極投資涉足LED產業的中上游,期望能夠掌握上游話語權,擺脫當前的被動局面。但這一門檻本身并不低,實現起來也需要數年的時間,本土企業還有一段很艱難的路要走。[NextPage] 3D電視成電視領域升級方向
2010年被稱為“3D元年”,一部《阿凡達》使得3D成為家喻戶曉的概念。自2010年3月三星的3D電視正式上市以來,3D電視的市場關注度一直保持高位。目前全球幾乎所有主流的電視品牌都推出了3D電視。DisplaySearch預計2010年全球3D電視的出貨量將達到340萬臺,市場滲透率達到5%,到2014年市場滲透率將達到37%,屆時全球的3D電視出貨量將超過4千萬臺。
(圖)2010-2014年3D電視按不同應用技術出貨量預測
同LED背光液晶電視不同,3D電視帶來的是革新性的視覺體驗,相較而言可以算是產業前進的一大步,多方認為3D電視是電視領域革新前進的方向。相對于三星、索尼、夏普等國外品牌在3D領域的火熱比拼,本土品牌在3D電視領域的動作多少顯得有些冷清。
本土品牌被動跟隨3D電視發展
目前主流液晶電視品牌基本均已經推出了3D電視,而三星和索尼占領了當前市場占有率的90%左右。本土廠商推出的型號目前還僅限于55英寸等大尺寸,售價相對國外品牌也沒有明顯優勢。三星、索尼等國外品牌都已經推出了一系列不同尺寸的3D電視,并且多擁有獨特的核心技術,如三星主打2D轉3D功能,暫時解決內容缺乏的問題;索尼則是能夠提供從節目制作、傳輸到播放等一系列的全面解決方案。
(圖)長虹的3D電視
相對國外品牌從技術、內容等多領域積極布局3D產業而言,本土品牌多少顯得有些被動。本身就缺乏相關的核心技術和上游資源,在內容制作、轉播方面也受到嚴格的政策管制,本土電視廠商在3D電視領域的前進有些縮手縮腳。再加上當前全球上游3D面板產能有限,本土廠商很難從日韓面板廠商手中拿到大批的3D液晶面板,這也制約了本土廠商發力3D電視市場的步伐。
結語:
在互聯網電視、LED背光電視、3D電視三大熱點發展領域,本土品牌無一例外的遇到了困難和阻礙。除去被動跟隨價格戰而造成毛利率的迅速下滑之外,監管政策前景不明、上游發展緩慢受到牽制、缺乏新核心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才是中國本土液晶電視廠家今年日子不好過的深層原因。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