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包括百仕通、凱雷、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全球大型投行與著名私募基金紛紛發行人民幣計價的投資基金,希望在繁榮的中國PE市場分得一杯羹。對此,總部在蘇黎世的艾德維克資產管理公司首席執行官(CEO)布魯諾·阿施勒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指出,目前中國PE市場規模可與歐美相提并論,且并未出現泡沫化。
三大因素鑄成“重要選擇”
阿施勒強調,中國PE市場規模堪比歐美并不是就最大規模的資本進行比較,而是指一些VC和小的成長型資金,中國市場在這方面的情況和美國、歐洲是可以對比的,“所以對于國際機構投資者來說,他們現在面臨著三種重要選擇——中國市場、歐洲市場和美國市場”。
阿施勒解釋說,首先,在中國,不管從收益增長角度,還是從稅息前收益角度,它為國際投資者提供的機會都是與歐美對等的,兩個數值都比公共上市公司的收益值要高很多。其次,他并不認為中國市場上私募公司的估值過高,“如果把稅息前收益除以公司市值的話,私募公司的這個值比公共上市公司要低上10%到40%。再者,流入中國的資本和中國在外面投資的資本幾乎是相等的,所以并不存在流動性減少的問題。”
因此,阿施勒斷言中國PE市場不存在泡沫,而市場總在重復“泡沫”這個詞,主要是因為基金管理人必須找到合適的交易,而做到這一點又非常困難。他說,一些基金之所以在市場上存在是為經濟增長,但也有一些緣于所謂的“羊群效應”,即很多人集中在幾個或一些交易中,基金管理人不能創造性地找到自己合適的交易,“如果基金管理人能找到合適的交易,中國市場還是非常精彩的”。
阿施勒表示,PE市場不是簡單的低買高賣,很多機會都藏在后面,需要基金管理人自己去尋找,并且創造出比市值要高得多的價值。“首先要考慮實現交易的可能性,其次是實現價值的可能性。”
“十二五”計劃提供延續性
對于外界認為中國PE市場缺乏品牌效應、質量有待提高的看法,阿施勒認為,中國PE市場中可能有幾千只基金,其主要目的不是追逐利益,而是只要經濟增長即可。相對而言,只有極少數基金管理者欲尋求利益最大化。他建議,在選擇基金經理的時候,人們應采取非常實用的態度并且進行深入的分析,“選擇基金經理是非常花心思的,所以我經常說PE市場是一個拒絕的藝術,要知道什么時候拒絕”。
與此同時,阿施勒還認為,中國政府正在執行的“十二五”規劃,是一個很好的規劃,“因為它提供了一種延續性,這種延續性對于市場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同時它也能在經濟中創造一些對于PE來說非常有好處的新部門、新領域。”
在阿施勒看來,目前基金管理人會投資很多企業,期望將來有一天有人會買他們的企業,或者他們投資的公司能夠上市。但在這些發生之前,這些基金僅僅被稱為“庫存基金”,也就是還沒有實現退出的基金,“如果在“十二五”規劃催生一些新部門后,這些基金能否從市場退出就成了問題,投資者如何去消化這些已有基金,就成了‘十二五’規劃可能帶來的挑戰”。
不過,阿施勒強調,上述情況并不是中國特有的,美國和歐洲也是這樣,這是PE市場發展到一定階段面臨的問題,也是PE市場富有活力的根源所在。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