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家電網】(記者 王德祥)新一輪家電刺激政策——“節能產品惠民工程”,已于上月起正式實施,據中國家電協會秘書長徐東生介紹,此次政策實行“評審制”,產品的入圍評審還將根據行業狀況組織若干次,首批未入圍的產品在通過準備后,還可以參加下一批次產品評審。
因此,相關企業在完成首批審核后,仍在積極爭取,以使更多產品入圍,海爾、春蘭等企業甚至為此成立了工作組,抽調專人處理與補貼相關的工作;而未入圍的企業也在通過積極開發新產品,以準備參加下一批的產品評審。
企業:申請需謹慎
記者從對多家企業相關負責人的采訪中發現,家電企業們對待“節能家電補貼”的熱情并不亞于前幾次政策,但海爾白電集團副總裁孫京巖卻為剛剛燃起的“熱焰”理性的降了降溫。
孫京巖指出,此次補貼有別于以舊換新、家電下鄉的政策,制造企業成為本輪政策的責任主體,程序更為復雜,監管也更為嚴格,而資金是直接補貼給消費者的,因此,相關企業在申報之初,應該慎重考慮,本企業能否達到政策要求的推廣規模,能否承受長期墊付羈押資金,需要投入大量人力成本等等現實問題。
家電節能產品惠民工程細則中,要求入圍企業要有最低推廣規模,例如,電冰箱、洗衣機、空調器的最低推廣規模都是10萬臺。徐東生說,這個規模對于大型企業是沒什么問題的,但是對于中小企業還是有一定壓力的。如果最終沒有達到要求,就不能得到財政補貼,企業墊付的補貼資金將由自身承擔,企業不但得不到補貼,還要自掏腰包。在2009年-2010年的空調節能惠民工程中,就有個別企業沒有達到規模要求,只要承擔損失。而且本輪政策的節點是以最終銷售為依據的,不是企業生產了多少節能產品就計入規模,必須是在銷售終端實現銷售,才能獲得補貼。
另一方面,家電企業要先墊付部分資金,國家施行的是“廠商先降價,國家后補貼”的政策。補貼款項需要家電企業先行墊付,財政部門根據企業僅占情況給予部分支付,其余部分需要審核完畢后才能結清,而由于審核過程較為漫長,通常需要幾個月甚至一年以上的時間,這對于資金鏈比較緊張的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來說,無疑是一個較大的壓力。
國家:監管更嚴格
由于此前的節能產品惠民政策執行中,有部分企業騙取國家補貼、虛標能效,因此,國家有關部門非常重視此次政策的監管問題,徐東生稱,如果有企業出現違規行為,輕則會被減扣補貼資金,重則會被取消資格。
據了解,節能補貼政策的監管重點集中于能效虛標和銷售規模審核兩個方面,由國家質檢總局負責能效指標的監管,由國家工信部負責對銷售規模進行審核。
能效方面,由于性能標準允許存有偏差,而能效指數不允許存在偏差,因此廠家必須注意滿足性能標準有可能不能滿足能效標準要求的情況。
而銷售規模的審核不但需要生產企業提供銷售網點的信息,還要提供生產、庫存的信息,以及消費者的身份證復印件等。對于海爾、志高等入圍產品較多的企業來說,僅是上述材料就可以堆滿數個辦公室。而如果補貼的信息不完整,就會影響到生產企業補貼資金的支付。
此外,有業內分析人士指出,政策實施后,確實能夠加速產品結構的調整、升級,但基于前幾次政策的預支作用,其市場效果將大不如前。
孫京巖總結說,節能補貼政策實行起來非常復雜,企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成本,而終端市場經過多輪政策的預支后,購買能力已經有限,而且即使此輪政策中企業實現了銷售的成功,也極很有可能是在為未來的銷售“挖坑”。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