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一財年剛剛走出虧損泥潭的松下電器,2014財年二季度仍然處于盈利狀態,然而利潤額卻大打折扣。目前松下電器面臨主業前景難料、潛力市場后勁不足的局面,在此背景之下,松下電器社長津賀一宏定下的兩年期盈利目標備受考驗。
中期業績下滑明顯
松下電器2014財年第二季度的成績單出爐。報告期內(2014年7月1日~2014年9月30日)公司銷售額達到37229億日元,凈利潤為809億日元。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公司銷售額與去年同期持平,不過凈利潤卻僅有去年同期金額的48%。對此松下電器公關部門相關負責人在回復記者的采訪提綱中解釋稱,與去年同期相比,太陽能及車載事業相關的銷售額有所增長,但如電視機等課題業務呈銷售額減少趨勢,業績還受到日本國內消費稅增長的影響。
目前的業績離松下電器社長津賀一宏的兩年期目標差距并不大。2013年3月,松下電器舉行了“新中期計劃2013年度事業方針發表會”。當時津賀社長在公司內部設定了盈利目標,到2015年,目標是“營業利潤3500億日元以上,營業利潤率5%以上”。松下電器公關部在采訪提綱中也重申了這一目標,認為按目前的增長態勢,到2015年能夠實現這一目標。北京高盛吉獅文化傳播公司分析師馬俊穎指出,2014年處于津賀一宏定下目標的中間期,從目前的增長速度計算,松下電器能在2015年達到既定目標,但前提是松下電器必須保證目前的增長速度。
據了解,目前松下電器有4大事業公司,由“電化住宅設備機器公司”“環境方案公司”“AVC網絡公司”和“汽車電子和機電系統公司”組成。
主力板塊恐難以為繼
今年以來,隸屬于松下電器汽車電子和機電系統公司松下電器的電池業務因美國電動汽車巨頭特斯拉而名噪一時。特斯拉汽車公司與松下電器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啟動“千兆工廠”計劃,打造全球最大的鋰電子電池生產工廠,電池被視為松下內部最有前景的業務。
不過日前有電池行業媒體報道稱,松下電器起初能拿下特斯拉大單就是因為前者的價格優勢。松下電器與特斯拉簽訂兩份合同,第一份合同是在2011年簽訂的;第二份合同簽訂是在2013年10月30日。前后兩次供貨合同,松下電器給出了截然不同的報價。基于成本考慮,特斯拉可能會將韓國電池制造商三星、LG列為新的供應商。
松下電器公關部門對此予以否認,稱未收到轉投三星等其他供應商的類似消息。不過坊間三星和特斯拉接洽的消息已經不絕于耳。此外,韓國LG化學公司高層也向媒體透露,該公司正考慮在中國投資建設電動車電池工廠。馬俊穎指出,未來若與特斯拉的合作業務量被分流,在目前電動汽車市場尚不成熟的背景之下,如果難以找到新的穩定的出海口,將影響整個集團的盈利能力。
松下電器的電池技術來自其2009年納入麾下的三洋公司,松下電器之所以重金買下三洋,無疑是看好太陽能面板及鋰電池兩大環保產業。盡管目前電池業務成為松下電器救命稻草,但據松下電器內部員工向記者透露,實際上這筆交易在內部并不被看好。松下電器于2009年12月砸下6600億日元收購三洋,當時該公司稱,收購價格超過其資產凈值的商譽(商譽是指能在未來期間為企業經營帶來超額利潤的潛在經濟價值)部分為5180億日元,然而此后財務數據顯示,松下電器指出此項收購出現2500億日元的商譽減損。這就意味著,相隔兩年,三洋的品牌價值就下跌將近一半。據了解。三洋公司是由松下電器幸之助的妻弟井植歲男創辦的。松下電器收購三洋基于的就是家族企業的連帶關系。
對于家族企業和現代管理制度之間的利弊,松下電器方面并未做過多正面回應,只是稱社長津賀一宏上任后就對總部進行人事調整。家電分析師梁振鵬指出,松下電器收購三洋耗資不菲,除了接手其看中的優勢資產,還包括其他業務,這也是收購后松下電器不斷整合,賤賣諸如三洋相機等業務的主要原因。
除了電池業務,對于起家的家電業務,松下電器仍寄予厚望。據了解,目前整個家電領域轉而針對商用領域。津賀一宏日前公開強調,“家電產業是松下電器的DNA,因此不可能放棄,也不可能弱化家電產業!”根據集團內部規劃,到2018年松下電器創業百年時,家電業務銷售額將達到2兆日元規模,約合1200億元人民幣。不過,近年來松下電器家電業務表現并不理想,目前索尼在液晶電視領域仍在爭搶市場份額,夏普在空氣凈化器市場做得風生水起,不過松下電器卻缺乏標志性產品。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在等離子領域的巨額投資傷了松下電器,目前松下電器不敢挑起產業趨勢,在巨額投資面前也顯得畏首畏尾。2012年6月,松下電器召開了股東大會,前任社長大坪文雄向股東道歉,因為過去幾年,松下電器在日本耗資高達4850億日元投建了三處等離子面板制造廠,然而,這樣的投資并沒有為企業實現盈利,近年來松下電器在家電領域的試水頗為謹慎。
實際上,2012年6月在巨虧之下臨危受命的津賀一宏也意識到了壓力。當時其坦言松下電器是一家非常縱向式管理的企業,即便是董事也很難做到把握全公司的狀況。2013年3月,津賀一宏謹慎地提出“最重要的是,盡快回歸‘正常公司’”。作為消費電子百年老店,當時這一目標顯得保守,不過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這樣的表態,是因為津賀一宏在經歷松下電器長期巨額投資失敗所引發陣痛造成的。
中國市場后勁不足
目前,包括三星、LG、夏普等全球電子企業均把中國作為最具潛力市場。早在2012年夏普表示,將把更多精力投放在中國市場,海外業務占到整個海外市場銷售額的46.3%。三星更是加速在中國圈地布局。松下電器中國業務2013財年也實現扭虧。松下中國董事長大澤英俊多次強調“中國事業在集團中地位重要”,據了解,松下電器在中國的公司數量為102家,占松下電器全球公司數的20%;松下電器中國員工63764人,占松下電器全球員工23%。
不過2013財年業績,松下電器中國收入603億元人民幣,占松下電器總收入僅僅只有13%。
松下電器在中國市場投入和產出不成正比,與中國市場品牌拉動力不足有關系。作為企業發展的根基,松下電器的品牌拉動力逐漸式微。截至今年10月松下電器進入中國市場整整35年,而立之年的松下電器也遭遇到了“中年危機”。記者選取了50名80后消費者,和50名90后消費者,在線進行品牌印象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有22名80后消費者會將松下電器作為首選品牌,選購產品集中在冰箱、洗衣機等白電領域;而50名90后中,將松下電器作為首選品牌的僅有6位,6位消費者對于產品概念顯得模糊。
品牌分析師李光斗指出,從B2C到B2B領域,品牌力下滑是必然。松下電器目前沒有拳頭產品,必然經歷品牌拉動力的下滑,品牌年輕化是當務之急。(來源 慧聰家電網)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