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10個月的市場培育,2月5日,騰訊宣布其微博注冊用戶已突破1億,輕松躋身于包括QQ、Qzone在內的“億級產品俱樂部”之列,而這首先得益于騰訊微博與QQ群等產品之間的有效互動。
立體社交平臺
3月13日,日本9.0級強烈地震發生48小時之后,20位中國留學生自發組織前方尋親信息志愿隊進行騰訊微博尋親。網友羅佳這樣“廣播”道:“在日中國留學生,發出求救信號!現在方位,宮崎市學園木花臺西1-1有近20名留學生,與日本自衛隊5個人一起堅持在那里,水已經到圖書館門口了……大家到各個貼吧論壇QQ群發帖,讓救援隊過去拯救這些無助的人民!”
第二天,在日本進行人道救援的陳光標在騰訊微博中寫道:“在福島一個倒塌的二層樓廢墟中救出一名約50歲的女士,將她救出后,她不斷的用日語說謝謝,我邊上的日本友人記錄下了這段視頻,約一小時后,會發到我的微博里”。
大地震后,騰訊在微博上設立了尋人求助、微博祈福、報平安等平臺和通道。據統計,目前在日活躍的QQ用戶群已多達1000個以上,旅日學生借助QQ群開始尋人和自救自助;而與日本發生9.0級地震、福島核電站爆炸、微博尋人報平安等三個話題相關的話題數已近2000萬條。
“微博是一種爆炸性的新型傳播方式,是未來媒體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因此,我們首要的策略是注重微博的媒體應用并進一步挖掘微博用戶之間的關系鏈價值。”騰訊微博運營負責人李方認為,“目前各大門戶網站微博平臺比拼的是誰的用戶多、名人多、媒體性更強、產品運營更出色,但當各家微博用戶都具相當規模時,取勝的關鍵還是要看誰能更好地挖掘基于關系鏈的用戶需求,這是因為微博的價值存在于用戶錯綜復雜的關系深海里。”他強調,微博不僅是媒體平臺,同時也是營銷平臺、人力資源平臺以及全民的問政平臺,而在未來,會有更多創新應用逐步產生。
“騰訊微博的獨特性在于它首先是一個立體的社交平臺。”騰訊網絡媒體總裁劉勝義指出,“開放是微博乃至整個騰訊的必由之路,我們的關系鏈產品將以微博為紐帶打造一個完整的社交平臺。這意味著微博成為騰訊將自有社交產品進行整合的重要突破口,即由即時通訊、社交網絡以及微博所構建的平臺上,用戶可在不同場景下實現多樣化的社交及資訊需求。這是一個以分享、互動為基礎的全平臺社交模式。”
事實上,騰訊是國內較早嘗試微博類應用的公司。2007年8月13日,騰訊實驗室推出的滔滔正式上線公測,其定位于迷你、即時博客。隨后,經過反復摸索與嘗試,2010年4月,騰訊將滔滔改版為騰訊微博,并將其定位為“一站式在線生活”平臺的重要組成部分。
“首先,我們迅速建構了一套特有的用戶服務體系;其次,微博所建立起來的"廣播、收聽、聽眾"體系試圖建構起一種平等和輕松的社交氛圍,富有親和力。在這里,名人、明星、意見領袖用平和的姿態與聽眾進行溝通,同時,也會有諸如"V5推推"等諸多草根意見領袖的誕生。”李方說。最重要的是,通過關系鏈推薦,能夠讓用戶更輕易地找到自己的熟人以及圈子。
“在騰訊微博上,擁有700萬聽眾的"我們愛講冷笑話"博主易水寒——這位草根自去年4月以來,一直通過發布大量幽默生動的微博笑話來吸引"聽眾",由于"聽眾"多,他的生活完全被改變了,早上從微博開始,晚上以微博結束。時間長了,他甚至總結出了博友們"收聽"微博的"黃金時間"。”一位騰訊微博的有關人士說。“就目前的價值而言,微博早已成為騰訊重要的戰略級產品,而即時通訊用戶真實需求的變化則是騰訊運營微博最大的動力。”
微博戰爭
2010年被互聯網界稱作中國的“微博元年”。這一年,四大門戶的微博平臺紛紛開始攻城略地,搶占用戶資源,繼此前上演的“全民博客”之后,新一輪“全民微博”浪潮悄然到來。
事實上,“微博”作為一種新型的交流方式,它本身沒有包含太多新的技術,但其全新的表達個人思想的方式卻改變了整個互聯網生活。作為Web3.0新興起的一類開放互聯網社交服務,微博最大的特點就是集成化和開放化,用戶可以通過手機、IM軟件(Gtalk、MSN、QQ、Skype)等途徑向微博發布消息。
隨著騰訊和新浪微博的注冊用戶跨過億級門檻,微博無疑成為了中國互聯網史上發展最快的應用,而這同時意味著各大門戶之間的微博之戰將是一場更加殘酷的戰役。
各大門戶對微博的激烈爭奪,最重要的是出于對微博商業前景的判斷。咨詢機構易觀國際一份研究報告稱,用戶基數的不斷增多致使微博能夠在吸引廣告主和第三方開發者的同時繼續增大用戶基數,這也使得微博盈利成為可能。
該報告指出,營銷和開放平臺是微博實現盈利的途徑。在開放平臺方面,微博廠商為第三方開發者提供基礎服務,其中包括用戶數據分享、支付渠道搭建等,能夠吸引娛樂、商務、虛擬物品等不同類別的第三方應用進入平臺,從而實現用戶的維系與吸引,并幫助微博平臺提供者實現收入的增長。而在營銷與開放平臺的發展過程中,營銷活動見效較快,特別是廣告方面,能夠為微博平臺提供者帶來快速的收入回報,相對而言,開放平臺從策略的提出到整體體系搭建完成并形成規模的時間較長。基于此,易觀國際預計,廣告模式將助力微博市場在2011年實現創收。
“微博對四大門戶來說,新浪是戰略級產品,網易是變革型產品,騰訊是阻擊型產品,搜狐是跟隨型產品。更有甚者這樣評論,新浪拿它當飯吃,網易拿它當菜吃,騰訊條件反射搶著吃,搜狐說你們都吃我也吃。”一位業內人士曾形象地比喻道。
而在四者之中,騰訊的出手最狠,不但一擲千金贊助春晚,而且將微博融入既有的資訊、IM、娛樂、電子商務等平臺中;在好友、群功能中植入微博面板,通過彈窗提醒動態;實現QQ空間與微博之間聯動,用戶可在QQ空間完成騰訊微博的所有動作;在騰訊視頻、騰訊網等頁面設置內容一鍵分享按鈕。“目前,騰訊SOSO針對微博推出了社交微搜索,而未來伴隨著騰訊開放戰略的加速,全平臺開放的步伐也將促使微博更快的融入電子商務等平臺。”李方說。
2010年初,已有1年歷史的QQ校友升級為現在的朋友社區。有別于匿名半封閉的QQ空間,實名制的朋友社區更多傾向熟人關系,也更接近開放關系鏈模式。除了將QQ空間和朋友社區聯系起來,騰訊還在通過QQ客戶端將QQ簽名和聊天記錄等內容導入騰訊微博。這也從側面說明騰訊旗下有太多具有社會化性質的產品和入口。
2010年12月,騰訊董事長兼CEO馬化騰(微博)提出《關于互聯網未來的8條論綱》,宣布騰訊進入了為期半年的戰略轉型期,將走向完全的開放。對于微博與騰訊各產品之間互動關系,馬化騰的表述是這樣的,“社區發展一定要采用新的形態,將即時通訊、社交網絡和微博等產品串聯起來。即時通訊是私有的,社區是消息和好友動態集成的結合,微博則以話題導向開放地面向公眾。這些都是關系鏈的消息體制,必須與時俱進。即便某些老產品流量減少,也應流到統一構架下的新形態中,整體用戶體驗才最好。”
當年,馬化騰曾在美國與Facebook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見過面。他從Facebook身上受到的啟發是關系鏈的立體化。雖然他所說的“統一構架下的新形態”目前仍在探索中,但顯然,騰訊超過6億的QQ活躍用戶資源讓他有理由相信來自這場微博戰場的勝利并不遙遠。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