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專利問題,幾家企業近來正上演一場讓人眼花繚亂的連環糾紛: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在公開場合指責小米和美的偷專利,緊接著蘇州貝昂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貝昂科技”)說,格力剽竊了貝昂科技的技術專利,而后山東中際集團旗下的山東尼爾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尼爾遜”)則稱,貝昂科技專利是“偷”自己的。
董明珠稱小米美的侵犯專利
2014年12月14日,格力集團董事長董明珠在評價小米入股美的一事時,在公眾場合直指這是“兩個騙子在一起”,意思是說小米、美的都曾有侵犯專利的行為。
董明珠說,美的之前就曾偷過格力的專利,“法院判它賠我200萬元”。至于小米,也偷了人家的專利,“剛走出國門(印度)就被封殺了”。
據記者了解,董明珠所稱美的“偷”格力專利一案發生在2008年至2011年。2007年4月,格力自主研發了用戶可以根據睡眠習慣控制房間溫度變化的技術,并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申請了發明專利,于2007年8月向市場推出了應用該技術發明專利的臥室空調產品。
2008年11月,格力發現,珠海市泰鋒電業有限公司、國美電器北京朝外店等商場正在銷售美的公司生產的“夢靜星”系列空調產品,侵犯了格力的專利。2008年12月,格力以美的涉嫌侵犯其發明專利權為由提起訴訟。
2011年11月13日,廣東高院認定美的公司侵權行為成立,責令其立刻停止銷售侵權的空調產品,并賠償格力公司經濟損失200萬元。
貝昂稱格力竊取專利
不過令董明珠沒有想到的是,她的一番“小偷”言論卻給自己引來一把“火”。2014年12月19日,貝昂科技在國內幾個地方同時起訴格力。貝昂科技董事長冉宏宇稱,格力剽竊了貝昂科技的技術專利,是“真正的小偷”。
據冉宏宇介紹,2008年經珠海科技局推薦,貝昂科技帶著“離子風”凈化器的原型機到格力,兩家簽訂合作協議和保密協議并在2009年10月到2012年12月間展開合作。但之后格力以產品成本、體積與格力產品體系標準不符為由,終止合作關系。2012年5月兩家企業再次簽訂空氣凈化器生產合同,但在研發的產品大松(格力電器旗下子品牌)KJFC230樣機驗收后,格力再次叫停合作。
冉宏宇稱,目前格力推出的“大松KJFC230”離子型空氣凈化器主打“零耗材”概念,使用了貝昂科技的技術,但并沒有向其交專利使用費。
針對貝昂科技的指責,格力電器負責人回應說,“(此事)還在調查當中,從初步了解的情況來看,貝昂科技是一種抹黑行為。由于當時貝昂技術不過關,也達不到要求,因此格力沒和他們展開進一步合作。后來格力自主研發了技術,但該技術和貝昂科技說的技術有很大差異。”
格力認為,貝昂科技是在借機炒作自己,而且貝昂科技還侵犯了格力的三項專利,目前還在做進一步的調查,不排除會行使法律維權的手段。
尼爾遜被指科技侵權
但事情遠沒有結束。就在貝昂科技認為格力“偷”了自己的專利技術后不久,山東中際集團旗下的空氣凈化器品牌尼爾遜通指責貝昂科技侵權,表示在離子風技術研發過程中,尼爾遜投入了大量財力、物力、人力以及技術支持,專利權應歸尼爾遜所有。
2014年12月24日,尼爾遜北京公司一位負責人對記者說,其實貝昂科技和尼爾遜之間存在淵源。據其介紹,貝昂科技的創始人實際上有三位,分別是冉宏宇、章燕和陳競坤。后來,由于市場銷售情況不理想,貝昂資金鏈出現了危機。在陳競坤的聯系下,山東中際集團旗下的山東尼爾遜資助了貝昂。
有資料顯示,尼爾遜支付了2010年6月至2011年3月貝昂科技空氣凈化器相關員工的工資,組建團隊對新產品外觀進行了重新設計,聘請了技術總監,最終形成了家用凈化器KJDH280的核心外觀專利和內部專利。尼爾遜還承擔了新品開模、實驗室建立、生產線建設等費用,因此,尼爾遜認為,這項專利權歸尼爾遜所有。
2011年尼爾遜離子風空氣凈化器上市,尼爾遜將產品委托給貝昂銷售。之后貝昂借助相關專利申請成為高新技術企業,另一創始人陳競坤被迫離開貝昂科技轉投尼爾遜,貝昂和尼爾遜的關系開始決裂。
對尼爾遜的說法,冉宏宇稱者,“貝昂科技與尼爾遜是合作關系,曾經有過矛盾,雙方稍后會有聯合聲明,澄清一些事情。”
不過,據公開信息,2013年在尼爾遜離子風空氣凈化器專利維權中,青島市知識產權局曾判貝昂侵犯了尼爾遜201020205034.1號專利,并責令貝昂科技停止銷售。
據尼爾遜負責人稱,貝昂和尼爾遜之間有過一份協議,為協助貝昂申請高新技術企業的稱號,尼爾遜同意將專利號為201020205034.1的專利“靜電空氣消毒裝置的電機組件”轉讓給貝昂科技,但標明貝昂科技應于2012年3月前將該專利轉回尼爾遜。而這一專利也正是冉宏宇所說的國家知識產權局認定無效的專利。
面對這場頗具戲劇性的專利糾紛,業內人士指出,這是由于國內知識產權侵權事件不易認定所造成的。專利糾紛案在中國屢見不鮮,原因就在于在國內專利保護成本高、專利侵權成本低。
家電行業分析師劉步塵表示,目前中國專利保護的整體環境不佳,影響了企業創新積極性,對整個制造業的發展不利。研發創新耗費的人力物力巨大,拿來主義如此輕松,愿意潛心做研發的企業少之又少。他也呼吁有關部門應加大專利保護力度和侵權處罰力度,提升企業的創新積極性。
而中國家電商業協會營銷委員會執行會長洪仕斌則認為,不排除相關企業存在炒作嫌疑,但相比看熱鬧而言,我們更應該抓住這起事件中知識產權這一核心問題。我們的企業應該以更加嚴肅謹慎的態度對待專利糾紛,把研發工作當作鏈條中最重要的一環。企業要不斷創新,不斷豐富自己的專利產權,這樣的企業才能夠有長足的發展。(來源 中國家電網)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