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家為搶市場抬高售后服務標準,但卻不增加售后投入,基層維修師抱怨苦累窮,服務不給力
一邊是家電企業信誓旦旦升級服務標準,另一邊卻是售后服務執行者——維修人員心灰意冷,甚至黯然退場。
家電企業間的服務競爭日趨白熱化,企業對消費者的服務承諾一個說得比一個響亮,對售后服務的標準也越來越高。
然而,售后人員卻未因此獲得滿意的回報,他們感覺報酬不能體現自身價值。
失落與埋怨長期積累,最終影響的是服務質量,企業向消費者許下的諾言也無法兌現。因此,扭轉售后部門“不盈利”的局面,才能從根本上改變現實中的矛盾。
售后亂象 上門慢亂收費
近年來,家電企業間的比拼,從價格、營銷、產品、渠道,一直開打到如今的服務領域。2011年初,美菱與中消協簽下協議,出資500萬元設立“美菱冰箱品質服務先行賠付保證金”,如果美菱沒有履行承諾,中消協將直接向消費者“先行賠付”。
隨后,海爾、美的、格力紛紛加碼國家“三包”標準,延長或升級退換期限,在售后服務上作出了有自己特色的承諾,在服務反應速度、服務態度、回訪、定期家電保養等方面都作了規定。
然而,當企業向消費者做出各種承諾的同時,作為執行者的維修人員卻有一些不太和諧的表現。這不禁令人擔憂,承諾能否兌現?
本報此前就曝光過熱水器安裝收費亂象,聲稱免費安裝不免費,暴利達300%。上月,有售后工人再次向媒體爆料稱,家電售后亂收費早已不是什么秘密,多達80%以上的家電產品在售后中都通過多報數量和多報價格的方式亂收費,而且這種行為得到了售后網點的默許。
近日,有不愿具名的廣州家電經銷商向南方農村報記者表示,有同行在安裝空調時欺騙顧客收取所謂的加“雪種”(制冷劑)費用。
此外,對于沒壞說壞了,小修變大修的指責和質疑,亦屢屢見諸報端或出現在消費投訴論壇。相比之下,在一些偏遠的農村,維修師傅湊齊幾張報修單才下村一趟,以致服務被拖延現象,已算“小巫見大巫”。
維修師苦況 工作苦報酬低
不斷被曝光的維修亂像,讓維修師傅受盡罵名。一些維修師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承認,確實有同行不太老實。有業內人士卻為這個群體“辯解”,家電銷售利潤低,投入到售后的資金少,有維修師傅便轉空子幫補生活。
天已漆黑,萬家燈火,張師傅才下班回到出租屋,甩下沉沉的工具包,他幾乎連吃飯的力氣都沒有了。這天他和同事一起裝了5臺空調。作為一家知名空調企業在廣州的售后人員,貪早摸黑,勞累加危險是他日復一日的狀態。“辛苦不要緊,沒賺幾個錢,這才讓人沒勁。”
張師傅算了一筆賬,多的時候一天能裝空調5臺左右,費用是350元,他和同事兩人分,平均每人175元。支出方面,大熱天喝水至少得花去15元,兩個正餐(盒飯)20元,開車一天的油費約40-60元。減去以上基本開支,一天大概拿到100元,這還只是旺季時的收入,在廣州那點錢還真不頂用。
翁源的阿細(化名),曾經做過5、6個品牌的鄉鎮特約維修,去年改行開檔賣太陽能熱水器,“這賺的錢可比干維修多”。
不僅接廠家售后單的師傅“叫苦”,連自己單干,維修“過保”電器的師傅也說日子不好過,以致退場。龍門的張師傅1998年無線電專業畢業后做家電維修,“以前這行還是比較好做的,一個月有兩千多三千,也夠養家糊口,但這個錢10年都沒變過,可現在什么都貴啊,錢貶值了,維修費卻比過去還低。無奈之下,張師傅于去年底也轉行了,“學的知識算是白學了”。
云浮家電經銷商楊老板告訴南方農村報記者,他店里的維修師傅情況也類似,接單多的時候一個月也就1800元左右,一般就1500元。“好幾年了,都這水平,所以沒什么年輕人愿意入行,辛苦啊,錢又少!”
廠家售后 口號多投入少
到底是什么令有十幾年資歷的老師傅也要和維修行業說再見?有家電行業評論家認為,廠家太看中銷售利潤,對售后投入少,是導致售后不及時、質量不高、人員怠工的重要原因。
的確,沒錢賺,是記者采訪維修師傅時聽到最多的表達。龍門的張師傅感嘆:“家電本身打價格戰也打得夠厲害的了,還賣那么多廣告,利潤已經很低,哪有資本投入到售后來。”
那廠家的投入是否真的不合理呢?據南方農村報記者了解,只有少數廠家自建售后部門,大部分廠家采取售后服務外包的形式,在一、二級城市設立特約維修點,市級維修點再從縣級市場尋找維修點承接業務,縣再委托到鄉鎮,因此廠家和售后網點之間是一種合作關系。
維修網點按廠家的要求提供服務,再按格式填寫服務內容,廠家審核后就會定期結賬。比如,師傅接一單保修期內的維修工作,一般能得到上門費、人工費(分大、中、小修不等)等,有的還有遠程費,零件則由廠家提供。
但看似詳細的支付標準,卻被維修師傅們抱怨不合理。云浮楊老板稱,“我的店在縣城,但遠至上百公里外的顧客也會來消費,師傅出去那么遠,要是沒帶零件或者要到倉庫領配件,又或者一趟修不好,要去兩次甚至更多次,那這單維修肯定就是虧本的了,因為廠家不管過程如何,只會當一張單結賬。廣州的張師傅表示,他還遇到過白跑的情況,“有時候不一定是有故障,可能是顧客使用不當,上去一看發現沒問題。”
除此之外,師傅們也對廠家的“要求多多”頗有微詞。很多廠家都是限時上門服務,要是維修不及時,被顧客投訴或者被廠家發現,那就得扣錢。另外,還有穿著、語言等諸多規定。有維修師傅不諱言,“一些偏遠地區的維修任務,確實會湊齊兩三單才去一趟,如果一有單就去,不現實,想想七八十公里來回就是一天的時間,不僅是交通成本,時間成本也是要考慮的,在山區走七八十公里,和在城市走不是一回事。”
■記者手記
豐富服務內涵提升利潤
企業喊出動聽的承諾來博取消費者歡心,無可厚非,關鍵是能否落實;服務外包本也無不妥,然而,不少企業對服務卻是一包了之,投入依然紋風不動。
企業和合作網點間的矛盾歸根到底還是利益作祟。要提高售后服務行業的利潤,就要豐富售后服務的內涵,使之多元化、個性化,而不是單純地界定為維修,因為維修,尤其是保內維修的成本,消費者在購買產品時已經支出。廠家、服務承包商可以將業務內容延伸,包括二手家電買賣、廢舊家電回收利用等。尤其在城市,以上動作可以更快更大一些。
農村的售后服務,則需要廠家在投入上有所傾斜,通過激勵機制,讓維修師傅的技術價值得到充分體現。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