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中國電子商會主辦的315消費電子投訴網共受理數碼相機行業的有效投訴154宗,同比增長10%,環比微量增長了1.98%,行業投訴整體趨于平穩。
截至10月8日,已處理完成的投訴有143宗,投訴解決率為92.86%,涉及購機金額逾42萬元。
二、投訴來源分析:價格欺詐問題依舊
9月份關于經銷商價格欺詐的投訴共有34宗,環比下降了10.52%。
從投訴地區來看,投訴量最多的仍是北京地區,共27宗,其中涉及中關村經銷商價格欺詐的投訴就有21宗,占了北京地區投訴量的77.78%。目前價格欺詐的投訴開始出現了新的變化,以前這類投訴主要以北京的中關村等地為主,如今開始漫延到上海徐匯、浦東以及深圳華強北等地的數碼賣場。
據了解,這些產品的出售基本上都沒有相應的發票,待消費者了解情況后再返回找經銷商時,經銷商大都是矢口否認,不會對此進行處理。
隨著網絡購物對實體店的沖擊,實體店利潤大幅度下降,部分不誠信商家不是想著如何改變經營思路或者創新來增加收益,而是采用欺詐這種引飲鴆止渴的方式來創收,315消費電子投訴網認為,長此以往只會讓電腦城之類的實體賣場更加被動,此類投訴也將愈演愈烈。[NextPage]三、質量問題投訴:投訴呈多樣化趨勢
在2010年9月份數碼相機的所有投訴問題中,投訴質量問題的有126個。其中拍攝質量差問題最為突出,占質量問題投訴的15.87%,居榜首。此外,鏡頭伸縮異常、電池、LCD故障以及開機抖動問題,分列二至五位,投訴問題整體呈現多樣化趨勢。
四、售后問題分析:“買得起,修不起”之怪現狀凸顯
2010年9月數碼相機涉及售后服務投訴的問題有152個,主要投訴問題包括:收費高/不合理、售后服務態度差、推脫三包責任、不滿檢測結果以及三包保修有爭議等。其中收費高/不合理問題最為突出,占售后問題投訴的23.68%。
由于數碼相機市場競爭愈趨劇烈,企業大打價格戰的同時,單機銷售利潤越來越薄,售后維修似乎成為了企業利潤的又一“增長點”。由于數碼相機“易損”的特點,“過保”、“非損”成為了廠商維修點不提供免費維修的“尚方寶劍”。
維修費動輒幾百上千,甚至超過了新機本身的價值(相關文章:尼康成維修“吸金王”,699元相機換屏要收710),特別是僅僅需要簡單地更換一個十幾元的零件,維修站點卻要收取幾百元的高額“開機費”,這是消費者所不能接受的。
有業內人士表示一個零配件從生產廠家的流水線再到維修中心,再經過維修人員安裝調試,中間的每個環節都會產生一定費用,廠家再將這些成本和費用加在一起,報出來的維修價格自然是比較高的。
但從另一個側面可以看出,目前國內數碼相機的售后服務還不規范,缺乏有效的監管機構,也沒有統一的收費標準可以參照,因此在收費上便時常出現“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情況,這就造就了數碼相機行業一大“怪”現象——“買得起,修不起!”
其實,對于數碼相機的主要部件、配件的銷售與維修,廠商有義務給出明確的價格范圍。只有建立良好的售后維修監管制度和價格監控機制,才能減少相關的消費紛爭,從根本上保證消費者的切身利益。[NextPage] 五、投訴量排名前8品牌
投訴量的高底跟品牌市場占有率以及群體性投訴發生也有一定關系。
六、解決時效與滿意度分析:解決時效較佳但滿意度低
在9月份數碼相機的有效投訴中,已處理完成的投訴共143宗,投訴解決率達92.86%。其中,七個工作日內解決的投訴有121宗,占已處理投訴的84.62%,同比增長了13.80%,投訴解決效率良好。
據315TS對投訴人的回訪顯示,投訴人對企業處理的情況表示“非常滿意”的有16.67%,表示“基本滿意”的有20%,而表示“不滿意”則占比63.33%,環比下降了4.93%。但數碼相機行業的投訴處理滿意度與一些傳統家電產品行業相比,投訴人的滿意度較低。
從投訴解決時效與投訴人滿意度的極大反差看,這應該給企業敲響警鐘。研究機構表明:若把企業的客戶劃分為新客戶與老客戶兩類時,企業爭取一名新客戶所花的成本是保住一名老客戶的6倍,所以提高客戶滿意度就可維系住老客戶,進而使其發展成長期支持企業的忠誠客戶。
因此,企業在處理用戶的投訴時,應該予以足夠的重視,不是走走過場,而是真正地解決問題。若用戶對企業失去了信心,最終受傷害的仍是企業自身。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