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資源換項目,鄂爾多斯再邁一大步。
8月30日,京東方發布公告表示,公司計劃在鄂爾多斯市投資建設一條5.5代AMOLED(主動矩陣有機發光二極管顯示器件)生產線,項目計劃總投資220億元人民幣。在最終決定這筆220億元的大項目落子鄂爾多斯之前,京東方曾先后與呼市、包頭、鄂爾多斯接洽。
鄂爾多斯最終得以勝出的籌碼是煤。
根據京東方的公告,鄂爾多斯政府承諾將為京東方配置位于呼吉爾特礦區巴彥淖井田的總量不低于10億噸的煤炭資源。
其實,獲此“大禮”的不僅僅是京東方。在此之前,奇瑞汽車在鄂爾多斯投資200億已“換得”16.6億噸的煤炭儲量;華泰汽車在投資鄂爾多斯后獲得兩個煤礦的采礦權。
這些案例背后是鄂爾多斯貫徹持續多年的“以資源換項目”發展戰略——在迫切需要擺脫對煤炭產業依賴、進行產業轉型的鄂爾多斯地方政府看來,要想在招商引資中更勝一籌,最大籌碼仍是其豐富的煤炭資源。
資源換項目,能否成為資源型城市轉型的新出路?這背后,掩藏著怎樣的博弈?
“中國迪拜”求困:“資源換項目”戰略
為招商猛送“大紅包”:即使企業20億元投資打了水漂,在煤礦上也可收獲巨利
在鄂爾多斯康巴什新區烏蘭木倫街以北、天驕大道以東,一大片白墻藍頂的廠房掩映于高原的藍天白云之下,偶有三三兩兩的工人從廠區大門進進出出。這里是華泰汽車集團鄂爾多斯公司。
華泰汽車落戶康巴什是在6年前的2005年。其背景是,2004年,云峰主政的鄂爾多斯政府提出了“三個轉變”,其中“一個轉變”即是向裝備制造業轉變。
華泰汽車項目,是鄂爾多斯以資源換項目戰略的第一個最大的收獲。
眾所周知,鄂爾多斯因煤而興。在2001年以來的10年間,憑借煤炭價格節節走高和煤炭產量的連年攀升,鄂爾多斯經濟總量10年增長17倍,人均GDP躍居全國第一,號稱“中國的迪拜”、“內地的小香港”。
但鄂爾多斯同樣對“資源詛咒”深感憂慮;臨近的烏海、大同在煤炭資源枯竭后的迅速衰落,甚至在某種程度上讓鄂爾多斯恐懼。也因此,鄂爾多斯急于擺脫對“一煤獨大”發展模式的依賴。
“鄂爾多斯從2001年撤盟設市以來,思路一直很明確:依托資源而不依賴資源。”鄂爾多斯市委黨校副校長、市政府法律顧問奇海林介紹,“實際上,鄂爾多斯理論界從資源開發一開始就提出,要把資源優勢轉化成社會優勢、經濟優勢,富裕這里的人們。”
但向裝備制造業轉變,鄂爾多斯并無多少優勢:位置偏僻,配套資源不全。而“好項目、大項目到處都在搶,你只有有相對優勢才能引進來。”鄂爾多斯市發改委官員荊慧敏說。最終,鄂爾多斯還是將最大的籌碼指向了自身的優勢資源——煤炭。
2005年,鄂爾多斯迎娶華泰汽車的“彩禮”是碾盤梁和唐家會兩處煤礦探礦權,另有1萬元/畝的6000畝土地。這也是鄂爾多斯“資源換項目”最早、最經典的案例。
隨著節能減排、產能過剩的步步緊逼,鄂爾多斯傳統的大煤電、大煤化在2009年走到了巔峰,向裝備制造等非煤產業的轉型也愈加迫切。
也是在這一年,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出臺《關于進一步完善煤炭資源管理的意見》——俗稱“50號文”——將“資源換項目”的意圖表現得淋漓盡致。
該文規定,“一次性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額在40億元以上的新建大型裝備制造和高新技術項目”,可配置煤炭資源,標準是“固定資產投資每20億元配置煤炭資源1億噸,一個項目主體配置煤炭資源最多不超過10億噸”。
雖然配置的煤炭資源,資源價款一分都不能少交,但在國家煤炭政策不斷收緊、煤礦整合一輪接一輪襲來之時,能獲得煤炭資源配置,其意義顯然不言而喻。
按照近期煤價,每噸煤至少可獲利200元,1億噸煤可開采資源大概為6000—7000萬噸,企業可獲利120—140億元。即使企業20億元投資打了水漂,在煤礦上也可收獲巨利。由此可見鄂爾多斯送出的“紅包”有多大。
也因此,在“50號文”出臺之后,鄂爾多斯依靠煤炭資源配置,在招商引資方面頻有斬獲。
鄂爾多斯市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顯示,該市成功引進了包括奇瑞汽車30萬臺乘用車、精工一萬臺載重車項目在內的多個汽車制造項目,以及國電3000噸多晶硅項目,無錫尚德5G太陽能電池項目在內的一系列項目。
不僅僅是鄂爾多斯。陜西、新疆等這種傳統資源大省也加入了用煤炭資源吸引外來資金和項目的行列。
而且類似的模式也被引用到了風力發電、礦產開發、甚至是旅游開發等多種領域,各地方政府只要發現自身有可供開發利用的資源,一般都是以類似模式推出。據媒體報道,三個月前,另一家彩電面板制造商TCL集團旗下的TCL新疆能源有限公司已進入實質運作,TCL集團還在籌備煤業勘探開發公司。
各懷心思:“空手套白狼”之嫌
京東方的目的是為了獲得當地的資源以求帶來盈利,鄂爾多斯的“資源換項目”也將成為竹籃打水一場空
在8月30日京東方發布正式公告之前,媒體已有京東方將獲得不少于10億噸煤炭資源的消息。并且,外界也注意到,京東方今年面臨繼續虧損從而有可能被戴上ST帽子,迫切扭虧成為京東方的一個目標。
因此,有觀點認為,如果京東方獲得10億噸煤炭資源,可能采取全部出售獲得一次性現金收益或者一次性出讓開采權等方式,按照每噸9-12元的市場價格,其獲得的收益可能超過80億元。如此一來,必然能使今年的報表數字扭虧為盈。如果這樣推論,京東方到鄂爾多斯去投資等于是完全為了獲得當地的資源以求帶來盈利,鄂爾多斯的“資源換項目”也將成為竹籃打水一場空。
實際上,“資源換項目”的文件甫一出臺,就引發廣泛爭議——火電、煤化工需要大量煤炭,沿產業鏈擴張到上游,尚有充分理由;但汽車等產業和煤炭毫不沾邊,類似跨行業的大規模投資,難免引人聯想,甚至有人擔心這些企業可能會“空手套白狼”。
不過,鄂爾多斯市委宣傳部長蘇建榮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否認了上述擔憂。他認為,鄂爾多斯的資源“不可能被套走”:政府只是給企業一個配置煤炭資源的承諾,等到探礦、采礦的手續辦下來,最快也需要3—5年;如果企業的投資額度達不到,政府可因其“違約”隨時收回資源。“從一定意義上講,我們才是空手套白狼。”蘇建榮說。
但在精功、中興、奇瑞等諸多車企紛紛集中落戶鄂爾多斯之后,質疑在2011年年初再次迸發出高潮。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發改委官員透露,“發改委聯合其他中央有關部門組成的調查小組,正在調查鄂爾多斯政府涉嫌‘資源換項目’、賤賣國有資產一事”,“如果收集證據的工作進展順利,且證據充分,將出臺相關的懲罰措施,屆時奇瑞將難逃巨額罰款”。
雖然這一傳聞被鄂爾多斯方面否認,但人們的質疑和擔心并未因此而消失,且在更早進入鄂爾多斯的華泰汽車身上多少得到驗證。
到目前為止,華泰汽車在鄂爾多斯的汽車項目卻遠未能達到當初所宣傳的“投資200億元、年產值600億元”。但早在2008年,華泰汽車就將配置給它的碾盤梁煤礦礦權轉賣給“山西普大煤業”,交易價格為10億元。隨后,普大在紐約全美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
據鄂爾多斯市發改委官員荊慧敏介紹,華泰汽車最初在鄂爾多斯投產的是華泰特拉卡越野車,其后上馬的是轎車柴油發動機項目,但“現在效益都不好”。特拉卡車型一直市場表現不佳,而轎車柴油發動機項目同樣前景堪憂。“柴油發動機本來市場就不是太大,再加上國內柴油質量不過關,柴油轎車牌照發放受限。”荊慧敏說。
同樣以煤炭換項目進入鄂爾多斯的奇瑞、精工汽車,尚在建設階段,盈利前景尚不清晰。荊慧敏預計,“見效要在5—10年后”。
不過,當記者就“配置煤炭資源后,如果企業把重點放在煤炭而不是所投項目,會否導致資源換項目的目標落空”采訪多位鄂爾多斯政學兩界人士時,他們均拒絕承認這種后果。倒是遠在呼和浩特的內蒙古社科院經濟所所長于光軍,明確表示了對鄂爾多斯“資源換項目”戰略效果的擔憂,尤其是華泰汽車項目的未達預期。
鄂爾多斯通過配置煤炭資源吸引的都是投資巨大的項目,但從內蒙古過去多年發展經驗來看,其效果并不盡人意。“因為大企業、大項目、工業園區吸納就業能力很低,甚至是排斥就業的,無法為人們提供持續穩定的收入來源。”前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副秘書長、政研室主任布和朝魯介紹,過去十年,內蒙古走的也是發展大項目、大企業的道路,但第一產業就業是增加的,第二產業就業是減少的,雖然“發展很快,但其實掩蓋了很多問題”。
在康巴什新區北部,鄂爾多斯裝備制造業基地的基建正如火如荼,一輛輛載重汽車不時呼嘯而過;在鄂爾多斯“十二五”規劃中,裝備制造業也是重中之重。“資源換項目”能否成為鄂爾多斯以及中國為數眾多的資源型城市轉型的希望之光?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