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昨日在北京宣布,今年的彩電銷量已突破1500萬臺,已超越索尼。至此,TCL首次躋身全球彩電銷量前三,排名僅次于三星、LG。這也是中國彩電企業首次沖入全球彩電銷量前三。
這已經有先兆,TCL今年兩度上調彩電銷量目標,由年初的1380萬臺調整為1520萬臺。而索尼為了讓彩電業務盡快扭虧,采取了“瘦身”策略,增加委外代工比例,同時將今年彩電銷量目標下調至1450萬臺。
最終實現依靠的是“天時、地利、人和”。彩電行業近年技術進步很快,直接刺激了市場更新換代的需求。從3D、LED背光、智能電視到云電視,新技術、新概念層出不窮。而幾大日資彩電品牌今年陷入巨虧漩渦,在全球彩電市場份額不斷收縮,又騰出一些空間。此乃“天時”。
所謂“地利”,是中國今年6月開始實施新一輪節能惠民政策,在多個彩電尺寸中,32英寸液晶電視的補貼比例相對較高;恰巧,TCL控股的華星光電8.5代線今年滿產,主力產品為32英寸液晶面板,月產量已超過10萬片,提供了充足的“彈藥”。32英寸液晶電視的價格已經低于1500元,快速替代農村市場的CRT電視。
“人和”是指TCL已從早幾年國際化并購的困境中走出來,整個團隊斗志昂揚。彩電業由CRT向平板轉型的過程中,TCL由于國際化并購分了神,在中國市場的老大地位旁落。今年有華星光電的面板做后盾,TCL提出“龍年爭霸、暫奪第一”,公司上下眾志成城。
但是,銷量和市場份額只是衡量行業地位的參數之一。即使成為全球彩電銷量季軍,TCL下一步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首先是產品力需要進一步提升。這涉及到產品的研發、設計和生產工藝,只有堅持做出精品,企業才有持續生命力。低價只能搶占一時的市場份額,要鞏固既有份額,離不開產品口碑的積累。雖然TCL今年國內彩電銷量有可能重奪第一,但其彩電銷售單價仍低于創維、海信。而銷售單價直接影響毛利率和凈利潤,只有利潤充足才能更好地支持研發。最近,TCL將工業研究院院長閆曉林提拔為集團CTO(首席技術官),這應該是一個好的征兆。
其次是品牌力也需進一步增強。TCL是中國企業國際化的先驅之一,2004年連續并購了法國的湯姆遜和阿爾卡特。經過痛苦的整合,TCL已從國際化并購的陣痛中走出來,其在國際市場打下的基礎,今年也顯出成效,使TCL彩電外銷增長的速度超過了內銷。不過,盡管TCL從銷量上已超越了索尼、松下、夏普等老牌日本企業,但品牌積淀的差距還需要相當長一段時間才能跨越。而品牌力背后,是創新的產品、精致的工藝、完善的產業鏈和營銷體系。
第三是全球化運營能力仍需進一步強化。銷量沖入全球前三,說明TCL已具備沖擊世界品牌的體量與條件。不過,由OEM(代工)到自主品牌,海外的本土化經營是關鍵。只有建立起針對每一個海外區域市場的本土化的研發、生產、銷售、售后體系,才能支撐一個國際品牌的長久發展。
由上觀之,TCL要成為真正的國際品牌,還在路上。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