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董事長李東生的面板股份回購計劃有了實質性的進展。5月2日,TCL集團發布摘牌公告,宣布已與深超科技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超投)就其手中持有的30%華星光電股權簽署股權轉讓合同。
李東生的提前履行承諾意味著,在華星光電成立之初作為主要出資人出現的深圳市政府將完全退出,李東生手中持有的華星光電股份比例將在今年12月達到85%。而回購華星光電的股份,僅僅是李東生面板計劃的一小步。
只有一個買家的競購
歷時兩個月后,TCL集團終于宣布對深超投出讓的30%華星光電股份成功摘牌。
公告顯示,TCL集團已與深超投簽署了《企業國有產權轉讓合同》,成為此次股權競購的受讓方。TCL集團將以超過31.8億元的價格分兩期回購深超投手中持有的30%的華星光電股權。
按合同約定,TCL集團需在2013年6月30日前支付轉讓價款的50%,剩余的一半轉讓款將在2013年12月15日前付清。在付清全部股權轉讓款后的3個工作日內,雙方將辦理華星光電30%股權的過戶。
為了表示回購的誠意,TCL集團宣布在合同簽署后的10個工作日內將TCL大廈抵押給深超投作為第一期轉讓款的擔保,并辦理相關抵押手續。并約定在支付第一期價款后的10個工作日內雙方解除上述抵押。據記者了解,TCL大廈由TCL集團旗下子公司深圳TCL工業研究院有限公司所有。
其實這場競購注定只有TCL一個買家。李東生曾表示,回購深超投所持華星光電股權是TCL當初的承諾。
據記者了解,華星光電由TCL集團與深超投于2009年底合資設立,注冊資本為100億元,項目總投資245億元。雙方起初各持50%的股份,隨著深超投將5%和15%的華星光電股權分別轉讓給TCL集團和三星電子。目前,TCL集團、深超投和三星電子分別持有華星光電55%、30%、15%的股份。
在華星光電成立之初,以政府出資人身份出現的深超投就與華星光電約定好了退出的時間與價格。據記者了解,當初雙方約定投產后五年內由TCL進行回購,收購價格則是按照深超投持有股權的實際出資金額加上2%的年回報進行計算。
據熟悉華星光電的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深圳市政府當初用深超投參股華星光電,是出于對華星光電所代表的面板產業的扶持?,F在華星光電運營良好,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目的已經達到了,退出是必然的。
公開資料顯示,深超投原為深圳市國資局直管企業,2011年2月后劃轉為深圳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直管全資企業。其主要職責是代表深圳市政府,扶持集成電路及新型平板顯示器件產業發展。
提前履行承諾
顯然,李東生認為現在是履行當初承諾的最好時機。
李東生曾在3月31日的“IT領袖峰會”上解釋回購華星光電股份的行為時稱,華星光電項目啟動之初,雙方就約定在五年內回購,“只不過現在華星光電經營不錯,我們提前履行承諾。”
李東生所說的經營不錯,對華星光電取得的業績有些輕描淡寫。
4月25日,TCL集團新出爐的一季報顯示,TCL集團當季實現營業收入184.67億元,同比增長27.31%;凈利潤則達到3.04億元,同比大幅增長691.65%。
TCL方面將凈利增長近700%歸功于華星光電的業績增長。據公告顯示,華星光電當季銷售液晶面板和模組產品合計493.2萬片,實現銷售收入33.63億元,實現凈利潤4.08億元,其中經營性盈利3.52億元。
華星光電在第一季度取得的良好成績導致其在TCL集團中的業務占比大幅提升至18.21%。而在2012年財報中,這個數字只有10.55%。
上述業內人士對記者分析稱,目前國內市場對32英寸面板的需求比較旺盛,TCL堅持主銷32英寸面板的策略,使其在良品率、成本上都享有優勢。
而事實上,除了自身業績增長外,華星光電為TCL集團帶來更多的是整條產業鏈垂直整合的協同效應。
李東生曾表示,全產業鏈垂直整合帶來的協同效應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穩定TCL彩電整機的液晶面板供應;二是通過直接在下一代面板上整合驅動芯片,提高新產品技術開發的效率。
目前看起來,這種產業垂直整合帶來的最直接的協同效應是拉動了多媒體業務的增長。事實上,這種協同效應在去年已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來。
據記者了解,華星光電去年50%的產能由TCL集團消化。2012年,TCL的LCD電視機銷量達1553萬臺,同比增長43%。而TCL多媒體為今年定下的銷售目標是1800萬臺。
轉戰大尺寸面板
1800萬臺的龐大目標,顯然不可能僅僅靠華星光電?;刭徣A星光電三成股份,僅僅是李東生面板計劃的一小步。
上述業內人士對記者分析稱,在李東生拿回三成股權后,極有可能會通過發債的方式來融資,但也不排除增發的可能性。“回購之后,TCL集團對華星光電的持股將增至85%,有助于提升TCL的業績。但市場預計2014年面板業又會供過于求,從長期看TCL的風險會加大,融資才是最好的方式。”
李東生也曾表示,未來華星光電將在相對降低TCL集團持股比率的同時,擴充華星光電的液晶面板生產線。
顯然,在李東生的面板規劃里,華星光電并不僅僅只有一條8.5代線。他曾表示,現有一條8.5代生產線不足以覆蓋彩電、液晶顯示屏的所有產品尺寸,未來將考慮建立更完整的產品線和擴充產能。
據記者了解,雖然華星光電在技術成熟的32英寸面板市場上保持著成本優勢,然而國內市場上京東方、LGD、熊貓等企業在32英寸面板上的激烈競爭已經使面板價格持續走低,主產32英寸面板的華星光電將面臨著無利可圖的局面。
事實上,意識到華星光電對32英寸面板過于依賴的李東生,已經將目光投向了利潤率更高且價格更高的大尺寸面板。TCL第一季度的公告顯示,華星光電未來將提升46英寸、48英寸、55英寸產品的銷售比重,來實現今年1800萬臺的LCD電視的銷售。
群智咨詢研究總監李亞琴分析稱,TCL目前32英寸面板的比重已從2012年的占比90%降至目前的70%左右,而46英寸、48英寸和55英寸電視面板也已量產。
但顯然,在三星、夏普等大公司盤踞的大尺寸面板領域,TCL能從這些強大的競爭對手中搶下多少市場份額,還是一個未知數。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