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說,支撐格力電器和小米創造今天輝煌的,雖然有其對信息的執著與堅持,有其對商業模式的深刻思考,但更重要的是,都有一批核心人才以常人難以理解的“瘋狂”為其進行著創造性的工作,這也是兩種不同商業模式背后沉淀下來的截然不同的文化。
當小米的技術粉為實現米粉的功能需求點燈夜戰的時候,格力電器的技術工程師和工人們也正在進行著一項項的技術突破。
這頗有點像馬云[微博]所說的,“營銷肯定不是最好的產品,最好的產品是我們的員工,我們的員工有互聯網思想,我們的員工有精力,扎扎實實的精神。”其實,以員工為核心建立品牌核心競爭力, 在這一點上兩家企業戰略是相同的。
看看格力電器最新技術的發明者黃猛,還是一個1988年出生的年輕人,這多少讓現場采訪的記者有些震撼,董明珠則很淡然,她告訴記者,“我今年最滿意的事情,不是我們的銷售額,也不是技術的研發成果,而是我們的企業文化得到進一步升華,每個年輕人找到自己的目標和方向,他們不是為錢而活,而是為自己的價值而活。”
即使是談到十八屆三中全會后正在徐徐拉開的國企改革大幕,以及面對國家對國企放開的股權激勵的口子,董明珠也表示,“過去我們沒有搞過股權激勵,一樣活得很好,未來我們也不會拿金錢作為激勵。”
這或許就是格力電器的基因,它能讓一個普通工人成長為工程師,甚至是國家重大專利的發明者,在格力電器的技術發展上,秉持的策略也是“只要有需要,在研發上不計成本”。
互聯網企業看似是另外一種活法,反映在企業的目標上面,小米的思維很簡單——最大限度地滿足米粉需求,他們會從百萬粉絲反饋回來的數據進行各種各樣的分析,測算各種需求的比例,集合這些需求到最終產品上。小米更鼓勵創客文化,正是這批互聯網的瘋狂開掘者,他們開發軟件上傳到小米的研發中心,不斷研發產品需求并為之改進,不斷地優化界面取悅消費者,因為他們知道自己都是在為一個品牌而戰,那就是小米。
或許,這就是格力電器與小米表面對抗下的戰術相同之處,無論是互聯網企業,還是傳統制造企業,水面下隱藏的核心商業模式都是如何強化對人才的價值吸引力。(來源 中國家電網)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