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的電視市場從一開始就注定了是不尋常的一年,這個原本被認為是傳統行業的領域,在智能應用、互聯網思維、新技術和新標準的沖擊下變得不再平靜。年關將至,我們回過頭來看看這一年里在電視市場發生的重要事件。
互聯網/IT企業大舉入侵
前有微軟維納斯,后有盛大盒子,都失敗了——這是以往傳統家電企業認為互聯網/IT企業進軍家電行業必敗的萬能論據。但是這次不同了,傳統彩電廠商推出的產品完全被樂視TV超級電視等互聯網電視占了風頭。他們從互聯網思維出發,依托垂直整合的優勢,引發了一場互聯網勢力與傳統勢力的大對決。
我們甚至可以預測,在接下來的一年還會有更多新的挑戰者,例如迅雷、優酷、搜狐、蘇寧、京東等,都有可能憑借自己在產業鏈上的優勢進入這一領域。
從賣硬件到賣內容和服務
智能電視出現至少已有兩年,早已成為市場上的主流,但用戶對其認可度普遍不高,多數人買來只是當做普通電視使用。究其原因也很簡單——用戶體驗差、內容少,體現不出智能的優勢。
這些在2013年發生了變化,樂視、小米、海信、創維等企業推出了更快捷、更簡單易用的電視UI,成為人們選購智能電視的標準之一。同時,人們意識到視頻內容對智能電視始終是最重要的,企業也意識到賣內容和服務才是持續盈利的來源。以樂視和愛奇藝為代表的版權大戶就在這方面占盡了便宜,根據經驗,來年在智能電視上可能會重演在PC、移動端的版權軍備競賽,特別是體育、綜藝等熱門內容。
大屏價格日趨成本化
每年電視市場都在進行著大量的降價促銷活動,但看看每年的銷量統計數據,就會發現占據半壁江山的都是40英寸以下的中小尺寸,大屏始終沒有真正普及起來。到了2013年終于發生了變化,人們發現50英寸以上大屏液晶電視的價格真的降下來了!
這股風潮又是互聯網品牌掀起的,從2013年5月樂視TV宣布推出60英寸售價6999元的超級電視,到9月小米推出2999元的47英寸電視、樂視TV再次推出2499元的50英寸電視,可謂驚喜不斷。有業內人士指出,這樣的價格已經接近液晶面板和各種零部件的采購成本價了。
樂視和小米到底是怎么想的,是要賠本賺吆喝嗎?有人認為這屬于“硬件免費”的概念,如果附帶的服務能帶來足夠的收益,硬件完全可以按成本價甚至低于成本的價格銷售,這也是互聯網思維的體現。
4K電視片源奇缺制約規模
作為1080p全高清標準的繼承者,擁有4096×2160分辨率的4K超高清在清晰度上是前者的4倍,賣場里畫質無比細膩的4K宣傳片看上去也很美。目前國內外主流彩電品牌基本都推出了自己的4K電視機,而且成了今年下半年宣傳的主要賣點。
但片源匱乏的問題也像當年1080p剛出現時一樣,甚至更嚴重——全世界至今沒有一個4K電視頻道可看,沒有一張4K影碟可買。在技術上走得最遠的日本,預計也要2020年才會嘗試商用4K超高清電視頻道,真是遙遠得可怕;而理論上離我們最近的4K藍光影碟,一直沒有確定4K編碼將使用何種格式和碼率。
也正因為如此,雖然有了4K電視機,但用戶的需求并不旺盛,這導致一些廠商為了提高規模又走上了低價路線。例如國內某品牌就推出了3333元的39英寸4K電視,明顯有些飲鴆止渴的意味。
OLED電視仍叫好不叫座
OLED電視是人們期待了很多年的產品,它由于自發光的原理,顯示效果和對比度都遠遠超過液晶電視,而且成品的厚度可以達到只有幾毫米,可謂驚艷無比。LG和三星早在2012年初就于美國CES消費電子展上公布了OLED電視,但直到2013年下半年才正式上市。
不過這兩款產品的售價卻十分驚人,55英寸的屏幕價格高達五六萬元,而且由于良品率低的原因產量一直很低。普通家庭想要在客廳中享受OLED電視的精彩,估計還得好幾年之后。根據最新消息,一些國產品牌也計劃在新的一年里推出OLED電視,不過從公布的信息來看基本都集中在中小尺寸,與液晶電視相比競爭力偏弱。(來源 人民網家電)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