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平臺戰略打造生態圈。近來,一個詞——“互聯網思維”炙手可熱,不管你身處什么行業,如果你不能言必“互聯網思維”,那你一定被視為落伍了。
的確,互聯網已經侵入到各個傳統行業的地盤,先是蠶食、后是沖擊、最后是顛覆。過去,緊盯、嚴防和死掐的同行,現在可能突然變得不再重要甚至通病相憐。原來號令天下的巨頭,如今則放下身段去學習異軍突起的新秀小弟。因此,一個個傳統行業,或被動或主動地接受著“互聯網思維”下的改變、重構。
6月中旬,突然爆出的“海爾裁人”事件,在他們內部人看來屬于媒體的過度解讀,其實質是海爾掌門人張瑞敏在“互聯網思維”下的企業創新戰略的實踐。
本版不去討論海爾裁人事件本身,只是從中國房地產報的定位出發,探究海爾與房地產相關的事業部,在“互聯網思維”下的變革路徑,以及其可能對整個房地產產業鏈上下游的影響。
一直以來,海爾的掌舵者張瑞敏都被視為中國企業家中的教父級人物,他跟阿里的馬云、華為的任正非一樣,江湖傳說從未斷過。
“去年初海爾員工數量是8.6萬人,年底減少至7萬人,裁員比例為18%。今年預計再裁掉1萬人。”6月14日,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張瑞敏在沃頓商學院全球論壇上自曝裁員2.6萬人的計劃。這被外界解讀為“海爾裁員”的消息一經發出,便攪動了整個家電業江湖。
其實,稍微留意便不難發現,“海爾裁員”其實是海爾公司整體戰略下的具體策略之一。
近年來,張瑞敏不斷強調要用“互聯網思維”改造制造業,以達到“智能無人化”的制造環境。就在去年年初,海爾正式宣布進入“網絡化戰略”階段,這是繼名牌戰略、多元化戰略、國際化戰略、全球化品牌戰略之后,海爾的第五個發展階段戰略。
在網絡化戰略之下,除了張瑞敏高調公開的裁員計劃之外,其相關產業的很多變革已在悄然進行。海爾電器副總裁兼海爾家居總經理劉斥表示,海爾步入網絡化戰略階段,網絡化家居是很重要的平臺戰略。
“海爾通過買方信貸將錢借給開發商,開發商將裝修、材料采購包給海爾,海爾采取工廠化組裝,同時上萬家門店作為線下店提供售后服務。”中國建筑裝飾協會一位負責人告訴中國房地產報記者,裝飾企業整體在加強供應鏈管理,海爾家居則以平臺戰略著手“下盤大棋”。
集團網絡化戰略
向互聯網轉型,海爾是中國家電業的旗手。在海爾看來,網絡化企業發展戰略的實施路徑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企業無邊界、管理無領導、供應鏈無尺度。張瑞敏稱,海爾網絡化發展戰略的基石是“人單合一雙贏”模式。
事實上,在內部實行“搶單制”的海爾,人單能否合一已經成為裁員的標準。“我們現在做的就是每個人都承接互聯網時代的單,就是‘人單合一’。互聯網時代,如果你能找到這個單,你的酬和這個單連起來,比你原來的酬可能要高。但你要是找不到,你就只能解約離開。”張瑞敏在內部談話時說。
不過,兩年裁員2.6萬人,對任何制造企業來說,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海爾卻在去年已經成功悄然裁員1.6萬人。這不禁讓人好奇,在這場快速瘦身計劃中,海爾這艘巨輪正在經歷什么?
對于中國房地產報記者的疑問,一位曾經是海爾在職員工(現在他的公司轉為與海爾合作的合資公司)的內部人士告訴記者,對外聲稱是裁員,其實只不過是將一部分員工由“在冊員工”轉為“在線員工”。就好比方說,你一直在城里干活兒,但你的戶口在農村,現在是將你的農村戶口轉為城市戶口,農村不再有你的戶籍了,但對你干的活兒沒有任何影響和改變,你還是在繼續干你此前的活兒。
而由“在冊”轉為“在線”的途徑,便是那些隸屬于海爾的分公司或事業部,整體轉為與海爾僅是合作關系的小微公司,這些小微公司可以借助海爾的品牌、用戶資源和平臺,為用戶提供增值服務,自負盈虧,自主經營。這樣的小微公司目前在海爾有42個,統稱為“商圈小微”。海爾曾預計內部將成立2000家小微公司。
上述內部人士表示,之前張瑞敏也在各種場合下提及過小微公司,只不過大家沒注意,這次直接說裁員結果,沒想到引起反響如此強烈。
不過海爾也遇到了“解約”難。中國房地產報記者注意到,在6月4日海爾的《海爾人》內刊上,刊登了一篇名為《在試錯糾錯中創新前行》的評論,其中強調“解約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之所以‘解約難’是因為背后的傳統機制、流程沒有破。新的互聯網組織和創客機制沒有立起來。”
家居板塊主動出擊
曾經有一位講師在海爾大學講堂上闡述了這樣一個觀點:“在互聯網時代,一個巨人倒下時甚至他的尸體都是熱的。”互聯網時代,龐大的企業經受著更大的風險。這也就不難理解海爾網絡化轉型的決心與力度。
早在集團掌舵人張瑞敏下達向互聯網轉型的指令前,海爾家居就在謀劃未來的轉型與戰略規劃。劉斥在2013年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組織的一次沙龍上表示,海爾家居內部人工成本直線上升,已經到了臨界點。假如裝修產業化做得好的話,主要依靠機器在工廠生產,成本算下來要遠遠低于現在的精裝修成本。
“家居行業是目前家電巨頭進入的熱點。”上述中國建筑裝飾協會負責人表示,張瑞敏提出互聯網革命,海爾家居也正在全面向互聯網平臺轉型。“客觀來講,海爾家居是裝飾行業轉型的標桿。”
在6月10日舉行的建筑裝飾協會專業會議上,青島海爾家居集成股份有限公司工程總監張達闡述了互聯網體系下海爾家居精裝產業平臺的轉型方案。
一場演講聽下來,中國房地產報記者總結出:海爾家居轉型更多的是集中在整合。不過與目前裝飾行業整合供應鏈管理有所不同,海爾家居則是整合資源,包括研發、技術、管理、設計等資源,有點類似于阿里巴巴[微博]的生態圈概念。
張達介紹,目前工地上傳統施工企業大多依靠信息不對稱來掙差價,這種模式在互聯網時代是行不通的。“與其在專業細分市場上與別人搶訂單,不如以自己的研發、技術、管理、設計能力來搭建一個開放平臺,整合全行業資源在平臺上發揮最大價值。”
根據海爾家居的計劃,從2014年到2016年是平臺發展期,這個階段追求收入和利潤,滿足企業價值;第二階段主要借助互聯網、上市融資運作,增強整個平臺的影響力,追求企業的網絡價值,增強方案整合能力,這是互聯網時代企業生存之基;此后主要是實時優化平臺,將其打造成有影響力的精裝產業平臺,實現資本價值,吸引更多的資源。
打通上下游產業鏈
縱觀海爾家居的發展史可以發現,平臺戰略的提出不是簡單地來自于海爾集團掌舵者的指令,更多的還是脫胎于海爾家居自身。
青島海爾家居集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海爾集團旗下全資子公司,專業服務于大型房地產開發商和大型公共建筑業主。
不過,與海爾家電相比,海爾家居知名度并不高。然而,在集團內部海爾家居一直受到張瑞敏的關注,“用造冰箱的方式造房子”一直都是張瑞敏的理想。因此,海爾家居一開始從廚房、衛浴產品入手,提出裝配式裝修。
走裝配式、產業化道路,海爾家居有天然的后盾優勢——海爾集團。海爾作為中國民族家電第一品牌,擁有全系列的白色家電、黑色家電、廚衛設備、智能家居以及各類空調產品、地源熱泵、太陽能等集成部品。
此后,海爾家居在產業化領域不斷突破現有產品線。2010年,海爾迎來了住宅產業化發展的重要合作伙伴——驪住集團。驪住作為日本建筑住宅領域最大的集團公司之一,旗下主要擁有伊奈、美標、通世泰、日波、日探、通鈴六大耳熟能詳的知名公司,產品涉及門、窗、幕墻、卷簾門、戶外裝飾建材、衛生潔具以及廚房、浴室等。從資源上看,驪住擁有海爾住宅產業鏈中并無涉及的門窗、五金建材、浴室以及瓷磚等建材企業。
“海爾走的是與萬科完全不同的住宅產業化道路,通過發展產業鏈來實現住宅產業化。”時任住建部住宅產業化促進中心技術與產品處處長的葉明說,利用制造業的背景,來發展住宅配套技術,海爾的這些舉措,或許能為住宅產業化提供另一種可行的研究方向。
“其實海爾家居在建筑內部裝飾方面,尤其是裝配式工業化領域很有作為。”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執行總建筑師劉東衛表示,海爾家居將成為海爾集團未來重要的一個板塊,這是張瑞敏設定的目標。劉東衛以日本松下電器舉例,大家以為它是家電企業,實際它們主打家居板塊,建筑內部裝飾業務尤其突出。
鑒于部品、裝修施工與建筑是分不開的,在積累了產業化資源與制造業本身的施工資源之后,為了打通產業鏈上下游,海爾家居將眼光放在了住宅設計階段。“住宅設計階段基本上將后期裝修的部品都考慮在內了,這樣更能突出產品優勢。”劉斥表示。
據了解,2013年10月,海爾家居與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簽署戰略協議,合作主要結合海爾家居的戰略定位及研發設計需求,確定在裝配式裝修、老年公寓、低碳節能住宅等研發方向和課題上展開合作。
要下盤“大棋”
“海爾家居不是傳統的裝修公司,不是什么客戶都做。”在2013年海爾家居與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簽署戰略協議時劉斥表示,在大客戶戰略下,目前海爾只是鎖定房地產百強企業,雖然目前真正合作伙伴不是很多,但體量都很大。
恒基兆業地產成本合約經理周巍立告訴中國房地產報記者,目前房企與海爾家居開展合作,一方面是海爾的產品比較多元化,它們收購了很多不同的公司;另一方面則是海爾“有錢”,可以提供融資方式或者是入股。
據張達介紹,目前海爾提供買方信貸的融資方案。“買方信貸”就是勞務或產品提供方,給予采購方(即買房)一定的信貸額度。比如,當房地產企業向海爾購買白色家電或接受海爾提供的家裝勞務,海爾財務公司可以相對應地提供房地產企業一定的信貸額度。
這種方式對于出資方來說,綜合考量產品銷售的利潤率與資金利率收益,通過提供信貸方式刺激了自身的產品銷售,同時也加快了應收款周轉率(因為通常會要求,信貸資金首先用于支付自身的材料采購款或勞務工程款)。而對于房地產企業來說,有些精裝修確實需要用到家裝業務勞務及白色家電,同時能夠得到相比于信托更低一些的信貸資金。看起來確實是一個雙贏的合作模式。
中國房地產報記者從相關渠道了解,2010年7月,世茂股份全資子公司北京財富時代向海爾家居、海爾財務集團簽署買方信貸借款合同,海爾財務集團向財富時代提供3.5億元借款,期限12個月,借款利率為央行同期貸款基準利率上浮5%。
除了豐富的產品線、提供適當融資方式之外,劉斥表示,借助海爾集團的資源,海爾家居在售后服務方面也具備很強的優勢,海爾家居的裝修、產品,全部按照海爾集團的售后標準統一服務。
如今,在張瑞敏互聯網工業化思維下,海爾家居網絡化平臺戰略已現雛形。借助豐富的產品線,誘人的融資模式,低成本的產業化手段,以及海爾集團的強大售后服務體系,中國建筑裝飾協會的負責人直言,經過布局謀篇,“海爾家居正在下盤‘大棋’”。(來源 中國家電網)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