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之后,方洪波又多次讓何享健“甩到”陌生領域。他曾主導美的對華凌、榮事達、小天鵝等一系列并購,完成了美的冰箱、洗衣機產業布局(并購整合是另一個驚心動魄的故事,以至于方自己都不愿細談),還先后推動美的與日本東芝、美國開利的合資合作。
經過一次次磨練,方做事越來越爽利,做人卻越來越低調。據美的電器前獨立董事王軍回憶,只要何享健在場,方洪波基本不會主動發言,不過若被提問,也能清楚表達自己的看法和判斷。2013年4月,方洪波曾參加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的經濟形勢專家、企業負責人座談會,回來后王軍想了解一些座談內容,方洪波只是簡單表示李克強對美的轉型升級很關注,便不再多言,后來還是何享健接過話頭。方能夠準確拿捏自己的位置和立場。他曾自稱是美的“保姆”,也常說“老板是天生的,是天才;而職業經理人只是嚴密的機器標準件,靠的是職業的素質和能力”。
何對方有一種類似師徒甚至父子的感情,當兩個人觀點沖突時,何享健曾和方洪波說,“有一些事是你對,但是也有很多事是你錯,我對。當時我怎么也說服不了你,但是后來慢慢時間長了,你自己會明白。”
“代理人與所有人”——是方洪波對自己與何享健關系的界定。把美的交給方洪波后,何享健沒有“垂簾聽政”,他不參加美的集團會議,甚至一個月都見不到人。
然而,方內心中沒有夸大這種信任感,他對此冷靜而職業。“這種關系建立在非常信任的基礎上,而信任是在過去二十年中形成的,但在我接班之后每一秒,這種信任關系可能都在變化。如果哪個細節沒有把握好,會頃刻間就發生變化。它很脆弱,畢竟不是血緣關系,是雇傭關系。”
恐懼
美的總部一間大會議室內,公司高層圍坐一圈,方洪波建議他們讀三本書——《大數據時代》、《一網打盡》、《O2O: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商業革命》——“互聯網時代來了,你們要好好看看這三本書,看是不是能理解。我看完了,還沒有完全理解”。這一天是2013年12月,很快,這些書就出現在所有美的高層辦公桌上。
方洪波經常從網上購書。他閱讀興趣廣泛,讀這些書,目的是要“搞懂互聯網”。他覺得這事關美的轉型新階段戰略成敗。
移動互聯網正重塑家電行業,它帶來的影響從黑電領域延伸到空調、冰箱、洗衣機等白色家電領域。進入2014年,排名在前列的白電企業都提出了關于智能化戰略,美的也位列其中。
多數人還沒有來得及消化“總裁推薦讀本”。2014年3月,美的集團發布了M-Smart智慧家居戰略,計劃未來三年在智能家居研發上投入150億元,圍繞空氣、水、營養健康、能源四個領域打造智能管家系統,建立美的社區,并推出M-B0X美的智能家居盒子。
不久,公司又宣布與阿里巴巴合作,構建物聯網開放平臺,以實現家電產品連接對話與遠程控制。未來美的產品都將接入這一平臺,并計劃用三年時間將50%以上空調物聯網化。
發布“智慧家居戰略”、加速布局智能化,其實是美的始于2011年轉型的延續,同樣意在調整產品結構、提高高端產品比例,提升利潤。
方洪波稱今后幾年美的將不會再擴大產能,資金主要會投向“看不見的地方”,例如研發、技術、高端人才引進等。
集團總部大樓里現在每天都有許多日本人和韓國人出入。為提高研發能力,美的延攬了許多海外研發人員。通常吸納一位外國工程師的費用在150萬元到200萬元,最好的工程師,則要500萬元。
毛宏建是戰略調整后最大受益者,作為美的集團生活電器事業部研發中心首席專家,他獲得了更大空間。過去研發費用與事業部其它費用打包在一起,事業部要增加收入,財務就會減少研發投入。如今則在總支出中先預留研發費用,而且也開始聚焦開發明星產品。毛不必受制于產品研發周期,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關于未來產品的研究上。
方洪波認為,所謂互聯網思維,最核心就是信息更透明,交易更民主,消費者獲得真正話語權。而過去產品是個黑匣子,維權是痛苦博弈——他幾次提到了小米,“我們一百個產品要開一百套模具,100個只有27個還不錯。但小米只有一套模具,它就成了,它更懂消費者。”
關于產品品質標準,過去很多白電企業都打擦邊球,低價,質差,但送去國家相關機構檢測又沒有問題。強調產品意識后,集團從原材料抓起。吳文新告訴《中國企業家》,家用空調事業部現有6個工廠,每個都設有篩選分廠,有300個工人把關,采購供應商原料在上生產線前,要全部在篩選分廠經過檢查。每批原料要百分之百通過篩選,才能進生產工廠,過去則采用抽檢方式。原料不合格三次,對該供應商采購量無條件減少5%。此后再發現一次,就解除采購合作。
品質整改花費超過9億元。鋼板厚度從0.5增加到0.6,兩極管從15根增加到16根;每年模具費從過去的不到兩個億,增加到了6億,單是投在分離機模具上的資金,就從過去的每臺16.8萬增加到了300萬。
生產線上的工人對此也有體會。左大勇,廚房電器事業部總裝部門一條生產線的組長,負責完成所有組建裝配,乃至產品最終成型。他發現,原有供應商在800到1000家之間,現在縮減至500家后,配合度反而更好了,損耗也明顯減少。據他提供的數字,2011年4月前,損耗在0.4到0.5,現在只有0.02到0.03.。
左大勇負責的一條高端微波爐生產線,2011年前自動化程度幾乎為零,全部靠手工操作,生產線兩旁擺滿了物料,組裝一臺微波爐大概需要20分鐘;轉型后,這條生產線的工人減少到31人,組裝一臺微波爐只要526秒。
經銷商也感覺到美的在變化。其北京經銷商張武力透露,美的過去推新產品速度特別快,什么都搶第一。但這樣容易出現質量問題,還會造成老產品壓倉。現在對新品給予經銷商準備的時間較長,有的提前半年,先提供一些產品細節,這就使得經銷商有時間培訓促銷員,還能有時間提前把一些老產品處理掉。
“對于庫存,過去美的關注更多的是完成提貨和回款任務,現在對代理商庫存也要求定期通報,經銷商出貨要掃碼,以便于美的能更實時掌握庫存情況。而且美的嚴格要求我們每月10號到15號之間,要把下個月貨源需求報出來,具體到每個型號。做得準確無誤會給我們一些獎勵,如果差距很大,造成不良庫存,也會受到懲罰”。張武力說這些要求以前也有,只是執行得并不嚴格。
不過,如果說今天美的轉型已經成功,產品口碑與產品質量能與格力等老對手匹敵,還為時過早,而其在白電行業布局智能家居,也是一條傳統家電企業都在探索的黑暗隧道。
方洪波做了一個比喻,這就像開一輛車在高速公路上,要維持120公里的速度,不能剎車,這個時候還準備提速到150公里,突然別人告訴你這條高速公路快要到盡頭了,你要趕緊找到另外一條高速公路。
“很難啊”,他自述每天都生活在恐懼之中,“美的發展到今天,風險每天都在,我真的有恐懼感。不是恐懼完不成目標,也不是恐懼這個位置能不能坐得下去。而是因為在這個時代,踏錯一步,一失足成千古恨。”(來源 中國家電網)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