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有一出鬧劇,電視像大白菜一樣被按斤出售,喜氣洋洋的消費者和垂頭喪氣的家電廠商形成鮮明對比,那是家電業上一次大虧損的時候。而今年 一季度,國內家電廠商的財報再度出現了普虧的局面,彩電業上市公司的經營狀況比想象中更加艱難。即使當下世界杯炙手可熱,似乎也難實實在在地推動電視銷 售。
銷量與收入雙雙下降
縱觀各家電企業的財務報表,今年上半年,彩電企業的成長步伐基本停滯。
6月25日晚上,創維數碼披露的截至2014年3月31日的財年業績報告顯示,營收394.8億港元,同比增長4.4%,凈利潤12.54億港元,同比下降16.5%,年度銷售電視機1135萬臺,低于預期,這是創維數碼業績四年首降。
作為同行的四川長虹,2014年一季度的營業收入為125.31億元,同比下降3.5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923.26萬元,同比下降93.7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1.31億元。
此外如海信、康佳等國內電視機上市廠商,也都出現了虧損的局面。
奧維咨詢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國內彩電銷量同比下降11%,銷售額同比下降13%。家電調查機構中怡康的數據也顯示,今年1~2月份,國內彩電(包括液晶和等離子)零售量同比下降4.1%,零售額同比下降10.2%。
中怡康副總經理彭煜表示,電視廠商利潤普遍性下跌是當下整個家電行業的真實寫照,由于產品售價不斷下降,上半年的敗局已定,而且行業全年利潤、營收、銷量都會負增長。
進軍智能電視賺不到錢
節能補貼政策的退出、樓市下行、各種智能終端的盛行……這些都是影響傳統家電企業的因素。但創維方面表示,利潤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非電視機生 產商進軍電視領域,并采取了割喉式的價格戰策略,這里的非電視機生產廠商即是指如樂視、小米等進軍智能電視的互聯網公司。2013年被稱為“智能電視元 年”,明星互聯網公司相繼入局,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市場形勢。
一位彩電行業人士告訴記者,隨著互聯網電視沖擊波的到來,傳統電視廠商也在進軍智能電視,像海信、長虹等均推出了類似產品,但還沒有形成清晰的 盈利模式。“在盈利模式上做得較好的是創維,他們和阿里合作推出酷開TV,每賣出一臺酷開TV阿里都會補貼150元~170元,而且用戶買回去之后,要注 冊阿里賬號才能使用,每注冊一個賬號創維也能分成,但這些盈利點還不足以彌補其在傳統家電業務的疲軟。”該人士告訴記者,目前正在進入后硬件盈利時代,用 戶體驗和內容生態將成為企業的盈利點。
彭煜分析,互聯網電視做的是內容,而傳統電視賣的是產品,傳統電視做互聯網電視并不難,但關鍵是思維的轉變。
傷不起的價格戰
不僅盈利模式尚不清晰,互聯網電視的低價戰策略也緊緊掐著傳統電視的喉嚨,以至于傳統家電廠商不得不通過價格戰來奪回自己的市場份額,但這也導致了公司業績的虧損。用上述彩電行業人士的話說,今年傳統電視的特點是“產品高端化、價格低端化”。
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彩電的平均單價為3918元,平均尺寸為34.3英寸。而在2013年彩電的平均尺寸達到40.3英寸,平均單價卻下跌至3576元。業內預測2014年,我國彩電平均尺寸將提高至42.8英寸,但平均單價將下跌至3456元。
“互聯網電視打價格戰,其實他們自身并不受影響,因為他們的出貨量很少,而且還可以用軟件和內容收費等來彌補虧損,樂視40英寸電視不到 1000元,1~5月總銷量是50萬臺,而傳統電視廠商的出貨量是樂視的20倍以上,像海信電視去年出貨1300萬臺,規模大決定了傳統家電企業打不起價 格戰。”
家電分析師劉步塵分析說,互聯網電視甚至還有渠道商的優勢,比如樂視TV由樂視商城負責銷售,通過這個平臺直達用戶,可以說是“零費用”,成本 拉低了,打價格戰更有底氣了。而傳統電視的渠道成本高,國美、蘇寧的渠道費用一般要20%~30%,電商的費用一般為5%~6%。(來源 家電網)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